LOGIN
HOTS
NEWS
BN简报:一种有效合成BN微-纳结构的方法及其生长机制
BN微-纳结构具有极其优越的性能,并且在发射激光、场发射显示器、复合材料以及纳米器件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然而,高纯高产量的BN纳米片自组装成微米线结构,迄今为止还没有被报道。海南大学的An Pan等人,以FeCl3为催化剂,无定形硼粉为原料,在氨气下进行退火,制备出BN微—纳结构,即纳米片自组装成的微米线。该方法操作简单,产量大,并且所制备的BN具有很好的光致发光性能。该成果发表在Cryst. Eng. Comm., 17 (2015): 1098–1105上。
BN微—纳结构SEM图
BN简报:熔融法制备硅碳氮包覆的BN与尼龙6,6的复合材料以提高其导热性
如今的电子设备对散热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人们趋向于选择热界面材料(TIMs)作为封装材料。热界面材料一般是向聚合物中填充导热型粒子制得,其中氮化硼因其高导热率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填充物。然而氮化硼的化学稳定性太强,不易形成化学键,因此与聚合物基质的相容性较差,在基质中不能均匀分散,阻碍热传递。韩国Chemical 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大学的Kisang Ahn等人用聚硅氮烷包覆BN颗粒(PSZ-BN),经高温处理转化成SiCNO-BN,采用熔融双螺旋挤压法分别制备未经处理的BN和SiCNO-BN与尼龙6,6 的复合材料,SiCNO-BN与尼龙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比未经处理的BN与尼龙复合材料高,且机械性能更好。该成果发表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 41 (2015) 2187上。
不同BN和SiCNO-BN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导热率
BN简报: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氧化石墨烯自1859年由Brodie首次通过反复用由高氯酸钾和发烟硝酸组成的氧化混合物处理锡兰石墨制得以来,至今虽然发展了许多制备工艺,但都依赖于含有一种或多种浓酸等强氧化混合物,且方法耗时且危险。William S. Hummers Jr.将石墨放入硝酸钠、高锰酸钾以及浓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过搅拌、稀释、冷却、真空脱水等过程制得了碳氧比例介于2.1-2.9的氧化石墨烯,整个过程不到两小时,温度低于45℃,反应可以安全进行。该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1958, 80 (6), pp 1339–1339上。
表1 对由本方法干燥后的氧化石墨与由Staudenmaier方法制成的样品所作的对比分析
BN简报:BCNO纳米颗粒:一种新的用来快速检测Cu2+的高效荧光传感器
目前,各种各样的荧光探针已经有了很大的应用,但很多荧光探针还是具有易光致褪色、含有昂贵的贵金属以及有毒性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出绿色环保的荧光探针。华西师范大学的Q. Liu等人报道了以BCNO 纳米颗粒作为新型高效的荧光传感器可用于检测Cu2+。采用尿素、硼酸、聚乙二醇为原料,加热到800 ℃得到样品,把其分散在水中,再分别测量加入Cu2+和未加Cu2+的PL强度。结果表明加入Cu2+的样品其PL强度显著降低,检测过程在2 min内完成,检测误差在0.1 μM。该成果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194 (2014) 492–497上。
PL emission spectra of BCNO NPs dispersion in the Tris–HCl buffer with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Cu2+ at different pH, different temperature.
BN简报:负载钨基离子液体的类石墨烯状六方氮化硼:用于燃料的氧化脱硫
近几年,特定的离子液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被应用于燃料的氧化脱硫。但是,价格昂贵、使用量大等缺点限制着离子液体应用的发展,人们需要寻找一种在催化能力上优于同质离子液体的异质催化剂来解决这些限制。江苏大学的Wenshuai Zhu等人利用类石墨烯的六方氮化硼作为载体,通过与钨基离子液体搅拌混合再干燥的方法,成功的合成了一种负载着离子液体的六方氮化硼异质催化剂。这种异质催化剂联合催化氧化脱硫系统,能够使含有二苯并噻吩(DBT)的标准汽油脱硫量达到99.3%,并且在循环5次之后,这种异质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低。相关结果发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15, 3, 186−194。
在离子液体/类石墨烯层状氮化硼异质催化剂上DBT的氧化机制示意图